重要公告

◆《和平宣言》自許以身處台灣的華人的角度來看世界,以此出發,直到世界沒有戰爭、紛爭,乃至和平的境界。
◆ 格主慕亞(Moya)自稱老莫,秉持著生為天主教徒的責任,追隨所有教導過的靈性導師的和平腳步,夢想中國是有愛心的、平靜的、快樂的、寬容的、自由的、民主的、和平的、文明的,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偉大的民族。
◆ 慕亞翻譯與靈性訊息有關的文章均以蔚爾莎為名。
◆《和平宣言》自2012年11月起改為每週末出刊。

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

中國精緻的陶瓷文化(一)


數月前,我參加一項職訓局舉辦的職業訓練課程,結訓前老師帶我們去參觀故宮博物院,並全程詳細解說。後來,老師要班上同學繳交一份報告,並要上台親自演說。我將這份報告做成PDF檔,現在將之分享出來。我這份報告題目定為「中國精緻的陶瓷文化」,以下是報告內容:

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,在英語中,「中國」與「瓷器」同為一詞,開頭字母大寫意為中國(China),小寫則意為瓷器(china),可見中國與瓷器的關係何其密切。瓷器成熟於東漢晚期,後經魏、晉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,青瓷燒製達到極盛。



瓷器的前身是「原始青瓷」由於工藝技術不夠成熟,其中又以青瓷製品居多,故以此稱之。中國真正成熟的瓷器出現約在東漢時期(西元23220年)。瓷器首先在南方地區的浙江省開始出現,之後制瓷技術由南方傳入北方,得到了長足的發展。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白瓷的產生,瓷器的發展是從單釉瓷到彩瓷,絕大多數彩瓷都是以白色為底色來展現各種色彩的艷麗與美妙,因此白瓷的產生對瓷器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。





西元十世紀至十三世紀初的唐、宋時期,中國制瓷技術繼續發展。唐代是中國瓷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。唐代是中國瓷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,當時除南方越窯青瓷與北方邢窯白瓷相互媲美,形成所謂「南青北白」的格局外,其三彩陶器、黑釉、花釉、絞胎以及釉下彩繪也盡顯風采。



宋代是中國製瓷業極其輝煌的歷史時期,各地新興窯場不斷,湧現出不少馳名中外的瓷窯。所謂「五大名窯──定、汝、官、哥、鈞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根據各地窯場產品、工藝、釉色、造型與裝飾的不同,又劃分為八大瓷窯體系,簡稱「窯系」,分別為越窯青瓷系、龍泉窯青瓷系、磁州窯白地繪黑花瓷系、定窯白瓷系、鈞窯窯變釉瓷系、耀州窯青瓷刻花系、景德鎮窯青白瓷系、建陽窯黑瓷系。這些瓷窯系產品,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。

元代由於官府在景德鎮地區設置浮梁瓷局,從此景德鎮開始為官府燒製瓷器,其所製青花瓷器,成為元朝政府主要的貿易用瓷。元代青花、釉裡紅瓷,明清時期的釉下彩、釉上彩瓷以及各式顏色釉瓷器,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,也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喜愛。元朝的紅釉、藍釉等高溫顏色釉的燒製成功──自此中國瓷器由青花進入彩瓷,是中國製瓷工藝史上的一大突破。



明(西元13681644年)、清(西元16441911年)兩代是中國瓷器生產的鼎盛時期,瓷器此時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,其主要特徵是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彩瓷世界,瓷器生產的數量和品質都達到了高峰。南方城市景德鎮有「瓷都」的美譽,為朝廷的御用瓷場,稱為「官窯」,主要為宮廷燒製用瓷,當地一些小民窯則負責民間用瓷,以晚明青花成就最高。景德鎮瓷窯統治明清兩代瓷壇長達數百年。中國瓷器向國外輸出的歷史最早開始於8世紀。在此之前,著名的「絲綢之路」早已溝通了中外商貿及文化交流,中國被譽為「絲國」;進入8世紀後,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,中國開始以「瓷國」享譽於世。


中國陶瓷器具有獨特的藝術性,它既是日常生活中所用之物,又是供人們品鑒欣賞的工藝美術品,還是皇家祭祀天地鬼神的器物。它既具有實用功能,又具有審美價值,它是生活與藝術的統一體。在古代社會中,瓷器還是區別等級尊貴之物,體現出的是一種皇權至高無上的威望。



延伸閱讀:
中國精緻的陶瓷文化(三):故宮典藏的陶瓷欣賞
中國精緻的陶瓷文化(二):陶與瓷
中國精緻的陶瓷文化(一)


沒有留言: